臧家軍 臧顥
毛澤東和王盡美都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他們相隔千里,卻自小志向相同;中共一大相遇,建立起深厚的革命情誼。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曾多次緬懷革命戰友王盡美,并給予王盡美的家人以親切的關懷。
外出求學,兩人都寫詩明志
王盡美,原名王瑞俊,字灼齋。1898年6月14日出生,諸城人(今諸城市枳溝鎮大北杏村)。王盡美的祖父王興業生有5個兒子,前4個都因貧病而夭折,最后剩下一個最小的取名叫“王五”的,就是王盡美的父親,也在婚后第二年──王盡美出生前4個月因病去世。到王盡美出生時,家中只有祖母和母親兩位親人。王盡美的出生,給這個正陷入極度痛苦的家庭帶來了極大的欣喜和希望。祖母和母親暫時擱置下剛剛失去親人的痛苦,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王盡美身上。兩個寡婦,一個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遺腹兒,3人相依為命。
王盡美家沒有一分土地,不得不租種地主家的幾畝薄地。全家就是起早貪黑地勞作,也填不飽肚子。為了掙點錢添補家用,祖母除了干地里的農活,還到地主家當傭人,低三下四地照顧地主的家人。母親早起晚歸去地里干活,晚上披星戴月紡線織布,逢年過節還要去地主家幫廚,少則三五天,多則半月二十天,甚至一個月。全家人靠著微薄的收入,勉強糊口。日子過得非常艱辛。
王盡美到了入學年齡,由于家境貧寒而不能入學。王盡美的母親認為有文化才能有出息,有文化才能有所作為,但家貧如洗,哪有錢請先生上學???王盡美的母親心里那個急啊,就別提了。但事有湊巧,一個偶然的機會,竟天隨人愿,圓了王盡美的讀書夢。
1905年,王盡美7歲那年,地主“見山堂”為自己8歲的兒子祥兒設塾啟蒙。因為祥兒養尊處優慣了,進了學館沒法適應環境,且孤零零一人,就想找一個年齡相近的孩子當陪讀。王盡美的母親聽到這個消息,就立即托人去地主家說情,并領著兒子登門相求。地主早就聽說王盡美聰明伶俐,一見果然儀表不凡,又因跟王盡美都是王氏家族,于是就答應了。
陪讀對王盡美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但也標志著不幸的來臨。每當祥兒調皮搗蛋,貪玩曠課、書寫潦草、背誦不過,地主就將滿肚子怒氣撒到王盡美身上,不是訓斥就是打罵。除了陪讀外,還要王盡美為他家捉蟲喂鳥、提水澆花、干雜活,倍加折磨。為此,王盡美的祖母和母親十分難過,但為了能讓王盡美讀書,也只能委屈孩子了。
“見山堂”設塾不到1年,祥兒卻得急病死去。塾師離開,學館關閉,王盡美也就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不久,地主“謀耕堂”家也為小少爺春孩請了塾師。地主知道王盡美學習好,又找他去陪讀。真是無巧不成書,不到半年,春孩也暴病而死。地主硬說王盡美“命毒”,活活“妨”死了他們的孩子。王盡美非常氣憤,發誓再也不為地主孩子當陪讀了,寧愿失學。
但王盡美并沒有中斷學習,總是在勞動的空隙中堅持自學。在農村,流傳著一個習俗:每逢春節或是結婚,不論貧富,都要在大門上貼對聯表示祝賀。這些對聯引起了王盡美極大的興趣。他把全村所有的對聯都抄下來,遇有不懂的字句就請教有知識的人,直到弄明白為止。每次陪母親到枳溝集賣線,他都要到說書場去聽書。勞動閑暇,他喜歡聽母親講故事,有的是民間傳說,有的是綠林好漢的演義,還有的是當地的真人真事。有時還去找村里的老人,到村后的小酒館聽人講故事。這樣一來,他不僅認識了很多字,還增加了不少文化知識。
1910年春,村里辦起了村塾。村塾主要是針對貧窮子弟創辦的,學費很低。王盡美又有了讀書的機會。在隨后兩年的時間里,王盡美學習了《論語》《大學》等一大批儒家經典。1912年,北杏村廢除了村塾,成立了新式的初等小學,王盡美轉入初等小學四年級學習。因王盡美品學兼優,知識面廣,思想敏銳,在學生中有很高的威信,所以被學校指定為大學長,并免除了學費。1913年王盡美初等小學畢業后,升入了距北杏村12里的枳溝鎮高等小學堂。在這里,王盡美憑其出眾的表現,又成為該校唯一的一位免費生。期間,王盡美深受學校新派人物的影響,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刊,確立了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
1915年王盡美高級小學畢業后,再一次失學回家務農,祖母、母親為他娶了比他大一歲的李姓女子為妻。他雖然身在家門,卻胸懷國家時局變化,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勞動之余,王盡美仍在閱讀報刊中不懈求索。
隨著人生閱歷的不斷增長、文化知識的不斷豐富,革命事件、革命人物、進步書刊的啟迪,王盡美的革命思想日趨成熟。他越來越關心國家大事,開始萌發民主主義思想和救國拯民的遠大志向。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到中國后,雖然還沒有波及到大北杏村這偏僻的鄉村,但高小畢業在家務農的王盡美,已從接觸到的進步書刊上嗅到了這股春風的氣息。王盡美愈發感到自己應該到更為廣闊的天地中去鍛造自己,以實現自己救國救民的志向。
恰逢此時,省城濟南有官費學??梢詧罂?。王盡美考慮到在官費學校讀書,不會增加家庭經濟負擔,而且家中有妻子照顧祖母和母親,自己也算沒有什么后顧之憂,于是他說服母親決定報考。
1918年4月的一天,20歲的王盡美在去省城濟南求學前夕,登上村前初起綠色的“喬有山”之巔,向生他養他、給他不幸但又令他依戀不舍的家鄉告別。當他再次鳥瞰山下那形成鮮明對照的深宅大院與土坯草屋,遠眺村后迤邐東去的濰河水時,不禁思緒萬千,隨感而發:
沉浮誰主問蒼茫,
古往今來一戰場。
濰水泥沙挾入海,
錚錚喬有看滄桑。
而早在1910年秋天,17歲的毛澤東考入湖南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在離開家鄉韶山時,也寫了一首詩贈與其父毛順生: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毛澤東與王盡美一個是湖南青年,一個是山東青年,兩人都是農民的兒子,相距千里互不相識,在離家外出求學時,卻各自寫下一首明志詩以抒發情懷,充分表達了他們的共同理想和遠大志向。
志向相同,異地成立共產黨組織
1918年,王盡美以優異成績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預科班。1919年,中國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很快得到了各地學生和民眾的聲援和支持。作為直接受害者的山東民眾,更有切腹之痛,當然不會坐視旁觀,無動于衷。山東愛國學生積極行動,聲援北京學生的斗爭。王盡美被推舉為省立一師北園分校學生代表,組織領導本校學生運動,又是山東大專、中學的學生聯合會負責人之一。5月7日,濟南學生舉行24小時總罷課,上街游行示威,反對北洋軍閥政府鎮壓學生運動。在這場斗爭中,王盡美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顯示了杰出的組織才能和領導能力。1920年3月,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王盡美去北京大學聯系學生工作時,經北京大學學生會負責人羅章龍介紹,與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建立了聯系,后來成為該會通訊會員。
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的早期黨組織。該組織一建立,陳獨秀就函約山東的王樂平,要他在濟南建立共產黨組織。
王樂平接到陳獨秀的邀請函后,經過反復考慮,決定推薦王盡美來做這件事情。
王盡美是王樂平的同鄉。王盡美雖然出身寒門,但很有才華,且有毅力、有抱負。經過五四運動的淬火磨煉,他已具有了領導與組織能力。他還通過齊魯書社結識了一大批優秀青年,并且成立了勵新學會,把許多優秀的人才團結組織在一起,形成了一股能夠在未來肩負起改造中國命運的不可小覷的有生力量。
一天,王樂平來到齊魯書社,看到王盡美正在看一本雜志。他還邊看邊讀出聲來:“由今以后,到處所見的,都是boishevism的戰勝的旗。到處所聞的,都是boishevism的凱歌的聲。人道的鐘聲響了!自由的曙光現了!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王樂平走過去問他看的是什么書?王盡美晃了晃手里的《新青年》雜志,自豪地說:“是李大釗的《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一篇激勵人心的戰斗檄文!”
王樂平悄悄地說明來意。王盡美聽后非常激動,但又怕自己難以擔當起這份重任。王樂平看出了他的心思,就鼓勵他說:“只要你想干,就大膽干!”
王盡美首先秘密找到他志同道合的同鄉、進步教師王翔千商議。王翔千聽說此事后,表示全力支持他。王盡美又單獨找到在五四運動和組建勵新學會期間建立起志同道合志向的省立一中的鄧恩銘商談這件事。鄧恩銘聞聽,就興奮地表示,堅決一起干成這件大事。
王盡美和鄧恩銘很快與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取得聯系,在濟南開始了籌建活動。期間,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也于10月建立。王盡美等加緊了與李大釗等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接觸,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員也到濟南來,互相交流切磋,從而促進了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形成。
經過王盡美、鄧恩銘等人的努力,在上海、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影響和幫助下,1921年春天,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秘密誕生了。其成員至中共一大之前,發展到8人。
遠在湖南的毛澤東,在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就讀期間,受新文化運動思潮影響,思想上發生了巨變,與同學蔡和森、蕭子升等人1918年4月14日,在岳麓山腳下溁灣鎮劉家臺子(今名周家臺子)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了新民學會,最初會員有20余人。新民學會是五四時期最早的新型社團之一,是我國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一個影響最大的革命團體,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組織。它揭開了湖南省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給黑夜漫長而政治腐朽的中國帶來了新的曙光。
1920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作為創建早期中共組織的基礎。同年8月,陳獨秀等在上海成立了共產黨發起組。隨后,這個發起組就同分布在全國各主要城市的馬克思主義者聯絡,發動成立當地的中共早期組織。11月間,毛澤東接到陳獨秀、李達的來信,他們正式委托毛澤東在長沙創建中共小組。在接受了共產黨發起組的正式委托后,毛澤東經過慎重考察,在新民學會的先進分子中選擇了何叔衡、彭璜、賀民范等6人在建黨文件上簽了名,創建了長沙共產黨小組,負責人是毛澤東。
一大相遇,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1921年6月,王盡美接到參加一大的通知后,乘輪船到上海。在這次大會上,王盡美有幸見到了欽慕已久的諸位代表,尤其是毛澤東。雖然以往未曾與毛澤東見面,但毛潤之這個名字早已印在王盡美心里,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王盡美期期都看;毛澤東的文章,他認真閱讀;毛澤東的才華,他由衷欽佩。會議期間,不管是在博文女校的住宿地,還是在嘉興南湖的游船上,王盡美與注重實踐的毛澤東等代表進行了多方面的交流,同時也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一大結束后,王盡美回到北方繼續投身革命,而毛澤東則回到湖南開展農民運動。
一大之后的王盡美,思想得到進一步升華,心靈旅程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他在革命的大道上邁出了更加堅定的步伐。他把自己的名字取“盡善盡美”之意,由王瑞俊改為王盡美,并作《肇在造化──贈友人》一詩以表心跡:“貧富階級見疆場,盡善盡美唯解放。濰水泥沙統入海,喬有麓下看滄桑?!背浞直磉_了王盡美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獻身的堅定信念。
王盡美回到濟南后,感到有了脫胎換骨之感。他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山東區支部并任書記。1922年1月,他和鄧恩銘等人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同年6月,為適應工人運動發展需要,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分部建立,王盡美任主任。7月,他赴上海出席黨的二大。會后,他與鄧中夏、毛澤東等人共同起草了《勞動法大綱》?!秳趧臃ù缶V》成為了這一時期黨指導工人運動的綱領。
按照黨的指示,他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副主任兼秘書身份,積極領導開展工人運動。1922年10月,在他直接領導下,京奉鐵路山海關工人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大罷工,歷經9天,取得斗爭勝利。緊接著,他作為總同盟罷工指揮部重要成員之一,參加領導秦皇島開灤五礦工人總同盟罷工斗爭。同年11月,他在山海關領導建立黨組織,發展黨員。1923年1月,他領導建立京奉鐵路總工會及山海關分會,任總工會秘書。同年2月,他被反動軍警逮捕,后被工人營救獲釋,繼續主持黨在山東的全面工作。
中共三大后,王盡美根據黨的決議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并于1924年1月出席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與毛澤東、李大釗等黨內朋友再次相逢,互敘離別之情,更增深了友誼。12月,王盡美去北京參加李大釗組織的國民會議運動講演大會。歸途中,在天津飯店受到孫中山接見,并被孫中山委以國民會議特別宣傳員。這期間,他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奔波于濟南、青州、濰縣、青島等地,指導開展促成國民會議運動,積極建立與發展國共合作的革命統一戰線,并利用國共合作的有利形勢,擴大黨的影響,發展黨的組織,使黨在山東的工作迅速發展。同年11月王盡美任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
長期的忘我工作和艱苦生活,使王盡美患上了嚴重的肺結核病。1925年春節前夕,他因疲勞過度吐血暈倒,住進醫院治療。時值工人運動蓬勃發展之際,他毅然出院,抱病赴青島投入戰斗。他與鄧恩銘等一起組織領導膠濟鐵路全線、四方機廠工人大罷工,并成立了膠濟鐵路總工會。4月,他去青島與鄧恩銘等一起領導青島日商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迫使日本資本家簽訂了9項復工條件。同年6月,因肺病復發,他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回到家鄉養病,后到青島治療。病重期間,他請青島黨組織負責人筆錄了他的遺囑:“全體同志要好好工作,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主義的徹底實現而奮斗到底!”8月19日,王盡美在青島逝世,終年27歲。
建國之后,毛澤東多次提起王盡美
王盡美與毛澤東相處時間雖短,但勤奮好學、長著兩只大耳朵的王盡美卻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曾經多次提起王盡美,懷念昔日的戰友。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開幕。會議期間,毛澤東對山東代表馬保三等同志說:“革命勝利了,可不能忘記老同志??!你們山東要把王盡美烈士的歷史搞好,要收集他的遺物?!鳖D了頓,毛澤東面帶笑容,介紹道:“王盡美耳朵大,細高挑,說話沉著大方,大伙都稱他‘王大耳’?!?nbsp;
那時王盡美已經離開我們24個春秋。在這天翻地覆的24年中,毛澤東日理萬機,胸中裝著多少天下事??!可是,王盡美的形象在他心中依然是那么清晰,那么親切。
當山東分局派人到諸城大北杏村見到王盡美的母親時,王盡美的母親得知毛主席在百忙中還惦記著自己的兒子,激動得熱淚盈眶,但遺憾的是王盡美的遺物早已被土匪搶走了,只從老房子的土墻中扒出一個小紙包,里邊放著王盡美年輕時的照片。山東分局立即組織翻拍,從中選出一張最清楚的,連同文字材料送到北京,交給毛澤東。
毛澤東拿起王盡美的照片,深切地端詳著,戰友之情洋溢于胸。他把這張照片轉寄給上海革命紀念館。如今,全國各地展出的王盡美照片,以及王盡美墓碑上的照片,都出自這張遺照。
1952年10月,毛澤東興致勃勃地游覽了濟南大明湖,當他走到王盡美當年經常開會、談論革命大事的歷下亭時,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王大耳和鄧恩銘不是常到這里嗎?”毛澤東深情地說:“王盡美和鄧恩銘都是山東黨的創始人,參加了黨的一大。王盡美原來不叫這個名字,叫王瑞俊,參加革命后改名叫王盡美。意思是實現盡善盡美的共產主義理想嘛!”
1957年7月,毛澤東出席在青島召開的全國省市委書記會議。毛澤東到了青島,睹物思人,深深懷念曾在這片土地上戰斗過的王盡美。他向陪同的山東省幾位負責同志說:“你們山東有個王盡美,是黨的一大代表,是個好同志。聽說他母親還活著,要好好養起來?!?nbsp;
1969年4月,年已古稀的毛澤東依然念念不忘昔日的戰友,特別懷念中共一大代表中的那幾位為革命事業獻身的同志。為此,毛澤東在黨的九大開幕式的講話中說:“我們黨從1921年成立,到今天已經有48年這么長的時間了。第一次代表大會,只有十二個代表,現在在座的還有兩個。一個就是董老,再一個就是我。有好幾個代表犧牲了,山東的代表王盡美、鄧恩銘,湖北的代表陳潭秋,湖南的代表何叔衡,上海的代表李漢俊,都是犧牲了……”
無論是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是解放后的和平歲月,毛澤東始終沒有忘記王盡美和他的家人,對他們傾注了關懷愛護之情。
(作者臧家軍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諸城王盡美研究會會員;臧顥系諸城王盡美研究會會員)
1 條記錄 1/1 頁